
会员
一本书搞懂法律常识
李魏更新时间:2019-02-18 11:01:19
最新章节:七、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一本书搞懂法律常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公民权利、婚姻家庭、日常消费、医疗卫生、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合同合约、房产物权、交通安全、创业经营、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的法律常识,通过通俗的法律条文释义,辅以翔实的经典案例,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些法律知识,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法律难题。
上架时间:2018-03-01 00:00:0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一本书搞懂法律常识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七、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 六、刑事诉讼的程序
- 五、刑事诉讼证据
- 四、刑事诉讼的辩护和代理
- 三、刑事诉讼参与人
- 二、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
- 第十二章 刑事诉讼的法律常识
- 九、妨害民事诉讼行为
- 八、民事诉讼的送达方式
李魏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民事诉讼制度创新研究
2021年12月18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该书则是此次论坛的精选论文集。本书围绕“智慧司法”背景下民事司法的“效率化”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涉及互联网司法建设的重点问题、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等一系列关联议题。该书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多元化纠纷解决、诉讼程序效率化改革、小额诉讼与审判辅助效率化改革、电子诉讼。该法律17万字 - 会员
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与优化路径
本书把司法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模型放到司法回应社会之“诉求-回应”的互动关系性视角下加以审视,并且以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和优化路径作为思考的两个基点,同时以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与司法的自治性之关系处理为中心线索,贯穿全书,试图建构出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理论架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个案来深描出司法回应社会的现实样态。法律17.8万字 - 会员
法治一体建设典型实例评析
本书实例代表了作者对全国各地法治一体建设典型实践探索样本的深度观察和理论思考。这些来自实践的制度创新,涵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基层协商民主治理、普法责任制、行政应诉、滥诉治理、行政争议协调化解等诸多领域,是一幅法治一体建设实践画卷。法律16.2万字 - 会员
犯罪参与:模式、形态与挑战: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五)
本书是“犯罪参与:模式、形态与挑战”,来自中德等国的刑法学者分别就“犯罪参与模式”“间接正犯”“中立帮助行为”“帮助自杀/安乐死”“参与理论面临的新挑战——数字化与互联网”等展开了讨论。法律20.6万字 - 会员
走出机械司法的怪圈
本书收录了七十四篇文章,从实体法角度呼吁刑法学研究的实践性品格;从程序法角度呼吁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学;从实体与程序交叉的角度呼吁刑事法实体与程序的一体化;以实践的视角审视司法改革;以“过来人”的身份谈法律人的技艺。法律24.6万字 - 会员
京师同文馆输入的西方法学研究
西方法学系统输入中国,肇始于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丁韪良主持翻译了《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中国古世公法论略》、《公法千章》(又名《公法新编》)、《公法会通》、《陆地战例新选》,毕利干主持翻译了《法国律例》(包含《民律》《刑律》《民律指掌》《刑名定范》《贸易定律》《园林则例》)。这些译作对于晚清外交产生了一定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界也因此进一步了解世界。法律21.2万字 - 会员
虚拟的权利: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研究
容隐是指庇护亲属的犯罪行为,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这种因私废公的行为被确定为法律权利,若在主张个人权利为国家权力之本的近代社会,尚属正常,但出现于强调君权至上的中国古代,则显得有些超前,不合时宜。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设立容隐制度的目的何在?社会文化与国家司法是否做好了真正接受这一制度的准备?容隐行为的正当性是否会被真正认可?容隐权究竟只是法条层面上的虚拟权利还是有司法保障的实际权利?本书依据法典及法律15.4万字 - 会员
数权法2.0:数权的制度建构
《数权法2.0》是《数权法1.0》的延续和深化,一是创造性提出了“数据人假设”的概念,这也是研究数权法的逻辑起点,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二是围绕数权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三大权益,包括数据权、共享权和数据主权;三是回应了习近平主席致2019数博会贺信关于“处理好大数据发展在法律、安全、政府治理等方面挑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法律18万字 - 会员
元照民商法律手册(第二版)
本书是一部民商法律汇编,围绕民商事主体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法律需求而展开,并以方便查找各种问题的现行法答案为宗旨。在编排体例上,第一部分为民事,突出《民法典》重要地位,将其放在首部,并依次收录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各部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第二部分是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第三部分商事金融按照业务领域,依次是公司与企业、金融、海事海商领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第四部分为民事程序,根法律96.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应急法要义
本书紧紧围绕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广泛搜集整理了国内外的理论、制度和案例,从法释义学与实证研究等不同视角,勾勒和阐释应急法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范畴,帮助读者迅速、全面了解应急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规则体系。书中既有对应急法原理的穿透性论述,又注重回应法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构层次清晰,时代特色鲜明,论述深浅适当,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应急法教学与研究的入门书籍,也可作为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理论法学20.4万字 - 会员
民事诉讼制度创新研究
2021年12月18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该书则是此次论坛的精选论文集。本书围绕“智慧司法”背景下民事司法的“效率化”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涉及互联网司法建设的重点问题、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等一系列关联议题。该书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多元化纠纷解决、诉讼程序效率化改革、小额诉讼与审判辅助效率化改革、电子诉讼。该理论法学17万字 - 会员
系统理论下刑法与社会关系研究
刑法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的运作、发展与社会演进密切相连。本书创新性地引入系统理论,考察刑法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刑法与社会关系的性质、呈现方式与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以系统理论为研究工具,具有交叉学科的研究特点,深刻阐明了政治系统、经济系统、个体意识对刑法学的影响。理论法学45.9万字 - 会员
法律进化论:习惯与法律
法律与习惯之间的关系,是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法哲学、法社会学、法人类学、法文化论等方面考察了习惯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指出习惯是国家形成期的一大统制力。在习惯享有法性的过程中,经历了法律潜在期、法律与习惯并存期、法律分化期三个时期,习惯最终分化为拥有法律效力的习惯与仅拥有社会效力的习惯。在习惯如何享有法性的论说里,本书整理出六大学说,并进行了全面的法律进化的调查研理论法学10.1万字 - 会员
全球互联网法律观察(2021—2022)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的、针对当下互联网领域的热点法律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的学术报告,延续上一年度《全球互联网法律观察(2020—2021)》的行文逻辑和体例,围绕“数字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平台经济反垄断新发展”“互联网平台开源法律问题”四大热点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内容横穿理论与实践,兼顾国内与国际之情,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权利合理配置为基本价值理论法学18.2万字 - 会员
智慧国家的法律治理:人机交互条件下国家与法律的一般原理
进入智能时代,在人机交互条件下,国家如何治理,法治如何运行,政制如何演变,法律如何回应,这个课题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是未来的也是现实的。本书通过对治理悖论、协同进化、智慧国家、由法治国、自主政制、算法行政、数字经济等问题的探讨,力图回应上述问题,并为开创人工智能法学提供理论基础,为智能时代的国家治理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评测体系。理论法学10.6万字